3月15日,全國兩會正式閉幕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壯大綠色環保產業,加快解決風、光、水電消納問題,減輕企業稅費負擔等與光伏相關的問題,著實振奮了一波光伏從業者的心。
作為兩會代表,南存輝、劉漢元、曹仁賢、陳康平等紛紛為光伏行業發聲。縱觀各代表的提案,可再生能源補貼拖欠、光伏企業稅費等非技術成本被多次提及。以下匯總了今年兩會期間光伏代表為行業提出的建議和提案。
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
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一直是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中的“攔路虎”。按照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》,補貼不足時,可以再提高征收的標準。
曹仁賢:
陳康平:
南存輝:
聚焦可再生能源補貼拖欠問題
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《2018年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》,截至2018年12月底,全國累計光伏發電裝機量達到1.74億千瓦,同比增長34%,在可再生能源中占比達23.9%。迄今僅有5,024萬千瓦進入可再生能源補貼目錄,超過70%的項目未能進入。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,2018年,我國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超過1,400億元,其中光伏行業缺口超過600億元。
截至目前,可再生能源補貼第七批目錄僅收錄了2016年3月底之前并網的光伏發電項目,且目前補貼資金還未到位,嚴重造成了項目電站運營商的資金緊張。2019年,在以補貼定規模的新政策下,光伏新增裝機不會帶來新的補貼缺口,但是歷史補貼問題仍亟待解決。
曹仁賢:
陳康平:
南存輝:
搬走非技術成本大山
一直以來,光伏企業稅費、土地稅等非技術成本被稱作壓在光伏企業頭頂的大山,非技術成本的抬升,不僅降低了企業的利潤率,也阻礙著了平價上網的進程時代。因此,進一步減輕光伏發電稅費負擔、降低非技術成本仍是兩會代表關心的熱點。
以企業稅費為例,我國光伏產業鏈上、中、下游各環節都被全額征收各項稅費,主要包括25%的企業所得稅、16%的增值稅及其附加,還有海域使用費、土地使用稅、印花稅、房產稅等多種稅費,如再考慮社保因素,稅費將更加驚人。僅從光伏發電端來看,每度電負擔的稅費就已經達到1毛3分到1毛7分。
劉漢元:
南存輝:
服務熱線:400-900-3132
地址: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羅村西環南路3號格林聯盟大廈3樓
電話:0757-81807235 / 81807234 粵ICP備17115253號
Copyright ? 2017 廣東威陽科技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:佛山網站建設
微信訂閱號
維修服務號